Loading...  ## **第六部 浪里行舟漂海洋** ### **功理** > **浪里行舟,安心不动**。 > > 心与气一体。真气的动依靠元神的静。练功就怕心惊。 > > 所以,要求**时时刻刻把心稳定**下来。 > > 就好比大海茫茫,大水漂荡,我们坐在小舟上,海浪一高一低,但你稳如泰山,心里安安静静,平平淡淡,风吹动着你的衣服,你飘飘荡荡,潇洒自然,快快乐乐。 > > 这个**舟在**哪里?就表示在你**身上**。虽然心安安稳稳,我们身上的**真气**却**如大海的海潮**,忽上忽下,忽起忽落,有节奏,又有力量。 ### **动作分解** **1.起式** 自然站立,左脚向右前方迈一步,双手提起,掌心向下,五指朝前,平行分开,置于腹前。  **2.推舟式** 双掌向下、向前、向上作弧形推去,身体也随之前倾,至手平肩时直臂, 左腿成左弓步,右腿蹬直,右脚跟离地。  右腿屈膝,身体后仰,身体重心落在右腿上左腿蹬直,脚尖提起; 同时,双手沿原先推出的弧形回收至胸前。 如此反复前推后收,如船在大海中一高低,随海浪漂荡。      **3.摇橹式** 当推舟推至前上方时,两手手腕交叉,掌心向下。   双手向下、向内、向上沿弧形收回至小腹部,双手仍交叉; 同时,身体后移,稍塌腰收腹,左脚蹬直,脚尖提起,右腿屈膝略蹲,身体重心落在右腿上。  双手翻转,掌心向上,身体稍后仰  双手向前推至双臂将要伸直时,两手左右分开,掌心向上平行向前; 同时,身向前倾,重心放在左腿上,左腿稍蹬直,右脚成虚步,脚尖点地,脚跟提起。   双手向下、向内、向后沿弧形收回至体侧,两臂伸直分开;手心朝前; 同时,身体后移,右腿屈膝略蹲,重心在右腿,左腿成虚步,脚尖提起脚根点地。 双手向后,向上划弧与肩平,同时,右腿蹬直,身体向上稍伸展。  身体前倾,双手向前划弧,划至双手平行伸直向前,掌心向下, 重心落在左腿上左腿稍蹬直,右腿成虚步,脚尖点地,脚跟提起。  双手交叉,然后继续做摇橹动作和推舟式,多次反复。 **4.收式** 推舟动作反复多次,最后双手收回至小腹部,左脚收回, 两手变橫掌,掌心向内,上下转动一圈,收回,左手覆盖于脐之上,右手覆盖于脐之下。    #### **动作要领** 小船在水面飘荡,人在船上,心在太空,人**逍遥自然**。 ## **第七部 白鹤踏波定神思** ### **功理** > **白鹤伫立,定心宁神**。 > > 鹤是长寿的象征。它总是一脚独立,一脚收起,勾头内视,闭目守神。 > > **神去气散,神归气聚**。我们想要身体健康,就要去掉各种思虑,把心放宽,让神思常常守住,不外驰。 > > 神思外驰,元气就乱跑,身体就像没有人管。 > > 庄子说:“抱神以静,形将自正,必静必清,无劳汝形,无摇汝精,乃可以长生。” > > 本功法**仿白鹤伫立**的动作。 > > 脚独立,本不容易站稳,但又要求你站稳。 > > 在这个过程中,自然而然的**排除掉各种杂念**,达到精神内守,**清心定神**,寿如仙鹤的目的。 ### **动作分解** **1.**两手左右分开下垂至两腿腿侧,掌心向后。  **2.**左腿屈膝,脚尖点地,脚跟稍提起,两手上提至心窝,手心向上。  **3.**双手继续上提至胸上。  **4.**双手沿左右肩胛骨转向脑后,两手背相靠,指尖向下。  **5.**双手人脑后向上经百会,手心朝下,手指向前,两手靠拢; 同时,左腿提起,右腿伸直,整个动作如白鹤独立。   **6.**左脚向前踏步,同时,双手向前下落,动作如同白鹤漫步。    **7.**双手继续下落至身体两侧,身体重心在左腿, 右腿向前跟步,右脚向左脚靠拢,脚尖点地,屈膝,稍停。   **8.重复** 上体动体与1~7相同,两腿交替向前踏步。 当左脚提起时,右脚独立; 右脚提起时,左脚独立。 如此反复进行,像白鹤踏波自然行走。     **9.收式** 最后一次手脚不再向前,立定原位,双掌横脐部,上下旋转一圈,覆于脐之上下。  #### **动作要领** **1.**缓和,稳当,稳定神思。 ## **第八部 鱼沉海底寿命长** ### **功理** > **鱼沉海底,存心养神**。 > > > > 《入药镜》说:“夫天一生水,即太一之真气,人得一则生,失一则死。 > > > > 然**人仗气而生,人不见气**;鱼仗水而活,鱼不见水。**人无气则死**,鱼离水则亡。 > > > > 故仙人教人抱元守一者,即回光守中。守此真气,则可以延年也。 > > 然而用此法锻炼,则造成不死之躯矣。” > > > > 我们人身上有“**四海**”: > > **泥丸**(脑)是“**渤海**”; > > **心窝**(绛宫、中丹田鸠尾穴)为“**南海**”; > > **中间**黄庭(肚脐和绛宫之间)是“**黄海**”; > > **下边**气海(下丹田)为“**北海**”。 > > 人身上的四个**“海”**和人身上的**气**,彼此都是**相通**的。 > > 本功法没有多大的动作,它**仿照鱼自由自在**,不费力气地慢慢**上浮**,一会儿又慢悠悠地沉下的姿态, > > 以意引气,从“北海”慢慢上浮到“黄海”,从“黄海”慢慢上浮到“南海”海面; > > 又以意领气慢慢下沉经“黄海”到“北海”海底。也就是沿中脉上下浮沉。 > > **神思**始终**在**三个**大海里头**,上来,下去,最后沉于北海底。 > > 此时,虚无静寂,抱元守一,气与神交,神与气和,可得**枯木回春**,返老还童,长生之道。 ### **动作分解** **1.上游** 两手交叉手腕上下相靠,指尖向前,置于腹前。  **2.**手掌像鱼尾左右摆动几下   **3.**两手向左右分开表示鱼两侧的鳍。 全神贯注,目光内视(或微闭双眼)北海(在脐下气海,即下丹田)海底,稍停。   **4.**然后,两手慢慢、轻轻向上扇动,意想有一条鱼,随双手的引导,从北海海底开始慢慢向上游动。 双手继续由下而上绶慢扇动,引导鱼由北海绶地游上黄海,稍停。    **5.**两掌轻轻左右扇动,引导鱼由黄海缓上游至南海海面, 此时,精神专一,神光(目光)内守南海海面,停留时间较长。     **6.下沉** 双手轻轻扇动,引导鱼从南海海面慢慢下沉经黄海再慢慢下沉至北海,直至北海海底,停留时间较长。    如此反复上浮下沉,不计次数,越慢越轻越好。 **7.收式** 上浮下沉多次反复后,当鱼沉至北海海底时,双腕交叉如鱼尾,左右摆动几次。    最后,横掌掌心向内,上下转动几次, 左手劳宫按黄海,右手劳宫按北海, 心神合一,凝视北海海底,久久便入静功之法路!  #### **动作要领** **1.**上下几遍不计数,随心 。 ## **《易·乾·坤·彖传》** **大哉乾元,万物资始,乃统天。** 蓬勃盛大的乾元之气,是万物所赖以创始化生的动力资源,这种刚健有力、生生不息的动力资源是统贯于天道运行的整个过程之中的。 **云行雨施,品物流形。云行雨施,品物流形。** 由于乾元之气的发动,得到阴气的配合,云化为雨润降于下,万物受其滋育,茁壮成长为各种品类,畅达亨通。 **大明终始,六位时成,时乘六龙以御天。** 天道的运行适应六个不同的时空环境,遵循由始到终的发展程序,表现出不同的方式,初爻为潜,二爻为见,三爻为惕,四爻为跃,五爻为飞,上爻为亢,好比驾御着六条巨龙在浩瀚的天空自由翱翔。 **乾道变化,各正性命,保合太和,乃利贞。** 天所赋为命,物所受为性,万物由此而具有各自的禀赋,成就各自的品性,呈现一幅仪态万方、丰富多彩的世界图景。 这幅图景通过万物协调并济的相互作用,形成了最高的和谐,称之为“太和”。 天道的变化长久保持“太和”状态,而万物各得其性命以自全,这就是“利贞”了。 “元亨利贞”为乾之四德,是天道的本质,核心就是一个生字。 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,可以区为分四个层次历然的阶段: 元者,万物之始; 亨者,万物之长; 利者,万物之遂; 贞者,万物之成。 与四时相配,元为春生,亨为夏长,利为秋收,贞为冬藏。 这个动态的过程发展到贞的阶段并未终结,而是贞下起元,冬去春来,开始又一轮的循环,因而生生不息,变化日新,永葆蓬勃的生机。 **首出庶物,万国咸宁。** “首出庶物”是就物质生产的管理而言的,“万国咸宁”是就社会政治的管理而言的。《周易》认为,天地无心而成化,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,无思虑,无目的,尽管通过自然的运行“保合太和”,却不会有什么自觉的管理行为。 天地无心,人类有心,天地无为,人类有为,这是宇宙的自然史与人类的文明史的根本区别所在。管理之所以必要,是因为天能生物而不能辨物,地能载人而不能治人,天与人各有不同的分职。 **至哉坤元,万物资生,乃顺承天。** 至善啊,地的元始之气,万物赖以生长,它顺从、承受于天。 **坤厚载物,德合无疆。含弘光大,品物咸亨。** 承受于天。地体深厚,负载万物,与天之德相合,作用无穷。它含育一切,使之成长,万物因此欣欣向荣。 **牝马地类,行地无疆,柔顺利贞。** 雌马是地面动物,行程无限,有利于坚持正道。 **君子攸行,先迷失道,后顺得常。** 君子有所远行时,争先向前会迷失正道,随后顺从而行才符合道理。 最后修改:2023 年 09 月 03 日 © 允许规范转载 赞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你有用,请随意赞赏
此处评论已关闭